幻之光電影原聲帶(2024再版)
2025.1.10正式上架
【簽名活動】即日起至2025.2.2期間內下訂的朋友,將會請陳老師簽名後寄出,敬請把握機會!
【特別注意】想要在農曆年前收到專輯的朋友,請務必於2025.1.20前完成訂購唷(信用卡線上刷卡成功,或完成ATM轉帳並回報帳號末5碼)!
NT$500 – NT$2,380
實體套組
NT$2,380
實體套組包含:黑膠、CD、卡帶
陳明章第4號電影配樂作品_幻の光
導演_これえだ ひろかず(是枝裕和)
1995 是枝裕和 幻之光 (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配樂獎)
No. 4 1995 Maboroshi No Hikari – Director: Koreeda Hirokazu (Best Music, Mainichi Film Festival, Japan)
「幻之光」,大海的召喚,如此巧合,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遇上……
人人都是一座孤島,「幻の光」孤獨悠悠地招喚著觀看者的心,而陳明章的音樂是另一道情感的獨白,溫暖地抓住,讓安靜的心不再孤獨,不再慌亂。
是枝裕和首部執導劇情長片,改編自宮本輝同名小說《幻之光》。女主角由美子十二歲那年,祖母離家出走下落不明;成年後的由美子,過著平靜幸福的婚姻生活,有一天,丈夫卻無預警自殺身亡,未留任何遺言──由美子帶著兒子改嫁至能登半島偏僻漁村,融入新家庭穩定溫和的新生活,直到昔日傷痛記憶突然湧現……
光裡的溫度
《橫山家之味》、《空氣人形》、《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》在枝裕和導演的電影中,彌漫一絲絲使人淡淡掉進情感的脈絡氛圍,無論是家人清淡交錯,邊邊角角的遺忘,還是異色探尋本質,而《幻之光》配樂獲得「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電影音樂獎」,也是日本每日映畫獎50 年來首次由非日本人獲獎的一次。
是枝裕和導演於1995年拍攝完成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作品幻之光,當時是枝導演透過侯孝賢導演的介紹認識了陳明章老師,並希望由陳老師來執行此片的配樂工作。據陳老師所說,之後他一個人在海邊游走了數天,讓自己更進入故事的情境,隻身孤單,完成了整個幻之光配樂的大致草樣與旋律概念。
身為一個音樂工作者,配樂是一種很需要想像力的工作,在瞭解故事後想像角色、心情、情境,它不像做純粹的音樂那樣自由,甚至連時間長度都必須被約束。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,尋找想像的靈感相對變的重要且困難,對故事的理解與表達方式的成熟也是關鍵技能。
而,陳明章情感豐沛的直覺讓他的音樂風格,可以精確的依附在這條思路上,《幻之光》的音樂恰恰說明這種能力。這張專輯由陳明章與音樂界重要的音樂人CHINA BLUE的鍵盤手大貓余紀墉操刀,全張專輯只有吉他、鋼琴(鍵盤)、南胡三件樂器,極簡的配器,感情卻如暗濤洶湧,就像海象看不出洋流,水下是靜止不動還是翻滾衝撞,只有以身試之才能知曉。這不就是是枝導演的敘事方式嗎?極微小簡單的事物,情感的溫度卻大相逕庭,看似平靜卻激動萬分,陽光普照之下也黯淡陰鬱。
然而,其中不得不提到陳明章的獨到技法_月琴吉他調弦。月琴是台灣獨有的傳統樂器,正圓的琴身像月亮一樣故得其名,通常以木質夾板為主體,兩條定弦同常為五度音程,攜帶方便,所以台灣許多吟唱音樂都以月琴伴奏型態存在在我們生活中,比方知名的陳達思想起。也因為如此,月琴特有的音色和吟唱形象在台灣人心中是佔有一定地位的。陳明章將月琴的定弦轉譯到吉他上,使吉他的定弦能方便的取得月琴的音程關係,再加上吉他共有六弦足夠構成兩把以上複數月琴的聲部,取得更飽滿多層次的聲響,不但在音樂上達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,更藉由吉他這樣普及的樂器將月琴推向當代。
描述
陳明章第4號電影配樂作品_幻の光
導演_これえだ ひろかず(是枝裕和)
1995 是枝裕和 幻之光 (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配樂獎)
No. 4 1995 Maboroshi No Hikari – Director: Koreeda Hirokazu (Best Music, Mainichi Film Festival, Japan)
「幻之光」,大海的召喚,如此巧合,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遇上……
人人都是一座孤島,「幻の光」孤獨悠悠地招喚著觀看者的心,而陳明章的音樂是另一道情感的獨白,溫暖地抓住,讓安靜的心不再孤獨,不再慌亂。
是枝裕和首部執導劇情長片,改編自宮本輝同名小說《幻之光》。女主角由美子十二歲那年,祖母離家出走下落不明;成年後的由美子,過著平靜幸福的婚姻生活,有一天,丈夫卻無預警自殺身亡,未留任何遺言──由美子帶著兒子改嫁至能登半島偏僻漁村,融入新家庭穩定溫和的新生活,直到昔日傷痛記憶突然湧現……
光裡的溫度
《橫山家之味》、《空氣人形》、《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》在枝裕和導演的電影中,彌漫一絲絲使人淡淡掉進情感的脈絡氛圍,無論是家人清淡交錯,邊邊角角的遺忘,還是異色探尋本質,而《幻之光》配樂獲得「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電影音樂獎」,也是日本每日映畫獎50 年來首次由非日本人獲獎的一次。
是枝裕和導演於1995年拍攝完成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作品幻之光,當時是枝導演透過侯孝賢導演的介紹認識了陳明章老師,並希望由陳老師來執行此片的配樂工作。據陳老師所說,之後他一個人在海邊游走了數天,讓自己更進入故事的情境,隻身孤單,完成了整個幻之光配樂的大致草樣與旋律概念。
身為一個音樂工作者,配樂是一種很需要想像力的工作,在瞭解故事後想像角色、心情、情境,它不像做純粹的音樂那樣自由,甚至連時間長度都必須被約束。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,尋找想像的靈感相對變的重要且困難,對故事的理解與表達方式的成熟也是關鍵技能。
而,陳明章情感豐沛的直覺讓他的音樂風格,可以精確的依附在這條思路上,《幻之光》的音樂恰恰說明這種能力。這張專輯由陳明章與音樂界重要的音樂人CHINA BLUE的鍵盤手大貓余紀墉操刀,全張專輯只有吉他、鋼琴(鍵盤)、南胡三件樂器,極簡的配器,感情卻如暗濤洶湧,就像海象看不出洋流,水下是靜止不動還是翻滾衝撞,只有以身試之才能知曉。這不就是是枝導演的敘事方式嗎?極微小簡單的事物,情感的溫度卻大相逕庭,看似平靜卻激動萬分,陽光普照之下也黯淡陰鬱。
然而,其中不得不提到陳明章的獨到技法_月琴吉他調弦。月琴是台灣獨有的傳統樂器,正圓的琴身像月亮一樣故得其名,通常以木質夾板為主體,兩條定弦同常為五度音程,攜帶方便,所以台灣許多吟唱音樂都以月琴伴奏型態存在在我們生活中,比方知名的陳達思想起。也因為如此,月琴特有的音色和吟唱形象在台灣人心中是佔有一定地位的。陳明章將月琴的定弦轉譯到吉他上,使吉他的定弦能方便的取得月琴的音程關係,再加上吉他共有六弦足夠構成兩把以上複數月琴的聲部,取得更飽滿多層次的聲響,不但在音樂上達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,更藉由吉他這樣普及的樂器將月琴推向當代。